首页 « 上一页 ... 2 3 4 5 6 7 8 9 10 ... 下一页 » 末页
  • 每经网主持人
    主持人

    每经网主持人:  梁上燕:我认为这一段不是大拐点,只是稍稍回到正常,内外的不支撑,在短期内不会有拐点的反弹,同意到明年3-4月份有反弹,在这里面好象只有我是民企的,民企在过去十年做了很大的贡献,明年市场可能会整体回暖,但也不会像以前那样大涨,但是产品和市场有更好的契合度,刚刚接上正常,对于未来的调控,我认为也是常态的,谢谢。

    2012年08月09日 12:11
  • 每经网主持人
    主持人

    每经网主持人:  何剑波:我是五矿的何剑波,刚才主持人说到今年下半年房地产从销售量、不同城房企来说有比较大的增幅,与其说回暖,不如说回归。之前的市场被各方面打压了,处于不正常的状态。但是,今年以来由于宏观的原因政策有所松动,市场逐渐回归到了正常状态,回归到了一个常态。原来,我们看到很多人处在观望、迷茫的状态,即使有需求也不买房的状态。现在,大家开始比较积极地入市了,一些年轻人就业了,结婚了,需要买房子了。所以,今年不管是从刚需,还是从改善性需求来说,都有比较明显的增长。所以,我认为这个市场实际上是朝一个合理的状态在回归。至于说这个回归是真相还是假象?我认为,这也取决于很多因素。如果说这个市场是一个比较充分的、比较正常运行的市场,我认为回归应该是开始。那么,往后的回暖、回归会逐渐进入到一个比较良性的状态。但是,如果说还是政策调控、政府措施非常严厉的状态,我认为也只是一个比较短暂的阶段。那么,是真相还是假象?可能要等到明年,等到政府可能有一个新思路来看待房地产的时候,那个时候结果就会揭晓了。

    2012年08月09日 12:21
  • 每经网主持人
    主持人

    每经网主持人:  刘晓光:您期待有新的思路,新的政策。第一轮是大家回答问题,回答的结论差不多,回暖不是什么假象,是一种现象。但是,不是根本的拐点出现,可能是一种稳定状态。巴总,该你主持了。

    2012年08月09日 12:21
  • 每经网主持人
    主持人

    每经网主持人:  巴曙松:从金融的角度来看,今年初的时候非常担心6月份大量的房地产信托到期,会不会出现大面积的资产重组局面?正好,这几个月的销售回暖,我看信托和银行的人松了一口气。一轮听下来,大家的意见分歧不大,只是前期的政策冲击,外面恢复性的增长,这是第一个判断,是共识。第二个判断,任总讲了土地周期,按照以前的规定可能要到明年的3、4月份。还有一个数字,历史上的预期大概是5个月左右,一到5个月市场预期就会变,现在推测还有6、7个月的时间,市场可能会酝酿一些编剧。如果下一轮市场真的活跃起来,会出现哪些方面的变化?因为,梁总讲了,现在要做的事情就是适应新的变化,把产品结构做好,把产品供应做好。那么,在目前6-7个月的准备期、平稳期、恢复期阶段,我们该做些什么?来迎接明年3月份也好,2月份也好,4月份也好的市场回暖?如果说现在的回暖是假象,到那时候可能是真正的回暖,可以做点儿什么?大家可以讨论一下个问题,建议从那边开始。

    2012年08月09日 12:22
  • 每经网主持人
    主持人

    每经网主持人:  何剑波:巴博士说,我们要为明年做点准备,确实是这样的。作为一个房地产企业来说,有一个很重要的能力是应对行业周期的能力。现在,我觉得我们的意见比较一致,大家看到明年应该会有很多市场上的变化机会。那么,从企业来说,现在更多的是要从土地储备、产品结构、开发节奏,包括销售准备等等这方面的工作,可能要抓紧铺排,包括资金上的安排,这些工作是要做的。因为,周期性非常强,周期来了,可能好的日子也会快一点到来,恒隆的陈总讲,可能卖房子的时间只有8%,这8%的时间可能要用80%的时间去做准备。
      巴曙松:我想打断一下,我看了一下上半年的数据,全国的销售还在回落,但14个中心城市的销售增长很快,你要增加布局,你怎么看?要有清晰的业内交流,是布局在中心城市?继续加大供应,现在开始拿地?还是14个城市先回暖,带动全国的回暖,再去区域布局产品结构?你作为一个业内一线的高管,你觉得怎么布局比较合适?
      何剑波:其实,回暖是不均衡的,一线、二线城市回暖比较明显,尤其是一线城市开始带动。但是,很多三线城市处在一个比较低迷的状况。现在,对于一个具体的企业来说,还是根据你所在的地区做布局,来结合回暖梯度扩散的节奏,去把握好时间。

    2012年08月09日 12:22
  • 每经网主持人
    主持人

    每经网主持人:  梁上燕:在这个时候除了做好规划和布局,无论一线、二线、三线城市都有机会,正如我刚才拿起麦克风一样,品质很重要。尤其是刚刚结束的奥运,尽管拿到了很好的成绩,还是被怀疑。昨天,我从香港过来,唯一可以说的是在香港吃什么不担心,但也许回到北京、广州、上海、海南,每天吃的豆腐是好的吗?吃的牛奶是好的吗?如果接下来有一轮回暖,现在准备除了做好规划的话,在这个调整期,企业文化的建立,企业的价值观,企业的朴实价值观非常重要,机会不缺,中国的机会是史无前例的大,未来的黄金十年,世界上还是看中国。但是,关键是中国的企业继续走以前的大干快上吗?还是开始把企业的价值观、朴实价值观做得更加好?那么,我想在近期企业的文化,企业的朴实价值,会迎来更多合作伙伴更大的尊重。
        以我的合作伙伴来讲,星河湾集团和国有企业有不同的地方,今年走出的路子是开始做品牌合作输出,在今年的结构中60%是星河湾集团自有产品,10%-20%已经可以和拥有优秀地块的企业进行品牌输出和共同合作,这样大家可以各取所长。这个结构完成之后,星河湾集团可能走出的路子和过去十年完全不同,每一年三个品牌,十年就是三十个品牌,坚持把更好的品质布置到不同的城市,不管是国营的还是民营的,都有自己的路子可走,主要是看企业能不能在行业中赢得更多的掌声,不论市场好与坏,就都可以走出一条比较好的路子了。

    2012年08月09日 12:23
  • 每经网主持人
    主持人

    每经网主持人: 黄俊灿:我们的观点是接下来行业的波动性会比前十年大,前十年基本上是单边上涨,接下来经济形势会比较复杂,宏观经济和购买力关联性比较紧,包括行业资金、货币政策的关联性也比较紧。所以,对经济的判断,可能是一个企业要去做的一个功课。
    现在,周期波动越来越强,稍微销售一回暖,从以前流拍,没有零溢价的地,又开始出现了很多溢价的地,楼市是比较长线的东西,像股市一样在贪婪中做选择吗?还是要以平常心来看待市场的发展。
    还是要把企业内部工作做好,产品研发、开发节奏等等,最终推到市场上的产品要要一个档次,才能使企业走得更远,谢谢。

    2012年08月09日 12:24
  • 每经网主持人
    主持人

    每经网主持人:  周卫军:对于万科来讲,我还是表明一下我们的观点,调控肯定是常态,在常态的调控过程当中,市场的波动也是正常的,无论是反弹还是下降,我觉得我们作为一个开发商,或者说作为一个对社会有责任的开发商,就应该有一个非常理性的心态。
      对于万科来讲,我们要做好这么几件事。

    2012年08月09日 12:33
  • 每经网主持人
    主持人

    每经网主持人:  第一,为普通人盖好房子,坚持主流市场的定位。
      好房子的概念有这么几点,一是做小房子;今年上半年1-6月份,144平米以下的户型销售占比是89%,未来也会成为一贯坚持的主流定位。二是坚持做装修房,在万科的战略中是很重要的一部分。去年,入住交付的6万多套房子里面,交付了4.5万套是装修房。今年有10万套房子要交付,其中有8万多套是装修房,这个战略是毫不动摇的,要坚持下去。三是坚持做好质量。万科集团在内部提出了面向日本学习的“千亿计划”,我们准备派1000名工程师到日本的工地上学习,和日本的工程师一起工作一个月,成本很高,可能要花一个亿的学习成本。
     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,我们还是要去虚心地去学习,日本人是怎么做好质量的?在万科集团的质量体系内,我们也是坚持以质量第一的目标。质量和成本发生矛盾的时候,质量优先;质量和进度发生矛盾的时候,质量优先;我是万科集团曾经负责过质量的第一责任人,我的主要手段是看到不符合质量要求的项目就现场停工,应该说这是一个毫不含糊的策略。

    2012年08月09日 12:33
  • 每经网主持人
    主持人

    每经网主持人: 第二,要盖有人住的房子。
      好房子盖好了,但一定要有人住,在服务上要下功夫。从去年开始,万科就尝试着由物业系统牵头去做服务上的创新。深圳的万科城搞了“第五食堂”,前两天也去“第五食堂”吃了一顿饭,确实是一个非常受社区居民欢迎的一个项目,物美价廉,保证食品的安全度,每天的营业额将近1.5万元,规模不大,但给社区居民解决了大问题。这种模式,在未来万科的几百个社区里面可能会做大规模的推广。

    2012年08月09日 12:34
  • 每经网主持人
    主持人

    每经网主持人:  第三,在细分市场研究的基础之上做产品创新。
      比如,在去年博鳌论坛上,曾经也代表万科发布了一个信息,我们要做15平方米以下的小房子。但是,由于政策的原因,看来做15平方米还是有点不太现实。但是,做30平方米以下的小产品,针对在城市里面的这些年轻人,应该说还是一个非常受欢迎的产品,万科会坚定不移地做下去。
     那么,在市场调控面前,这是万科应该做好的事情。

    2012年08月09日 12:34
  • 每经网主持人
    主持人

    每经网主持人:  章新胜:要做点什么是吧?我很难对房地产业单独地说,总体而言,一个企业要成功最重要的还是要做品牌。当然,品牌有大有小。但是,商业的问题其实是非常当地性的,一个小的品牌在当地,包括在二线、三线城市,也是可以做出名的。所以,我觉得品牌的问题,当然是质量的问题,是产品设计的问题,是信用的问题,是售后服务的问题,等等一系列问题。当然,品牌也牵涉到社会对企业的认可,以及企业的社会地位等等。所以,我觉得围绕着做品牌来进行整合是非常重要的,这是第一。

    2012年08月09日 12:35
  • 每经网主持人
    主持人

    每经网主持人:  第二,在座的都是企业家,我想企业家更重要的是要抓好机遇。所谓均衡的、稳定的发展都是理想的,不论是从中国几十年来看,还是从世界几十年来看,这都是一个理想的目标,它可以不断地接近它,但从来不可能达到它。所以,机遇是非常重要的。经济学家和企业家是不同的,经济学家所追求的是均衡,但是这种均衡只能无限地接近,永远不可能达到。企业家找的是均衡的打破,是机会,我觉得抓机遇是最关键的问题。只是被动应对,不如主动地来抓机遇,就中国而言,13.6亿人口,我们的发展,我们的人均住房,就一个总体而言,比起发达国家来说相差得还很远,何况每年还有1000-2000万人要走向城镇化道路。

    2012年08月09日 12:35
  • 每经网主持人
    主持人

    每经网主持人: 那么,机遇在哪里?第一要强调的还是绿色建筑,绿色生态小区。现在,大家买住房经过了前三十年的经验,越来越多的是买外在物,而不是买住房本身了。那么,对于房地产企业家来说,你们设计的房子功能也好,要越来越走向平衡,避免下一步机遇中存在价格战。那么,如何抓住下一轮机遇,中国向世界承诺的减排目标在最近两年都没有实现,为什么冬天要拉闸?北方地区甚至取暖都成问题,虽然我们强调单位GDP能源消耗要下降40%-45%,但至今都没有真正实现。所以,下一步对能源政策的约束会越来越严格。
      今后的绿色建筑对于能源的需求,大家可以注意看一看国内以及世界上一些低碳建筑、绿色建筑,说到这儿就涉及到政府有关政策支持和鼓励的问题。那么,水的问题、信息化的问题,以及物联网技术的问题,我觉得这些都是我们可以考虑的机遇。

    2012年08月09日 12:35
  • 每经网主持人
    主持人

    每经网主持人:  第二个机遇,显然是区域布局的机遇,这是中国了不起的地方,有大量的二线、三线城市。所以,发展机遇的潜能非常大。其实,现在二、三线城市的需求,随着GDP的增长和西部大开发的战略还在不断地拓展。

    2012年08月09日 12:35
  • 每经网主持人
    主持人

    每经网主持人: 第三,大家可以关注社会的情况,由于独生子女这个政策,政策性的人口社会老龄化将会迅速到来。老龄化人口住房的问题,我已经注意到一些企业都开始关注了。现在有一种说法,老龄化人口有三种办法,家养?圈养?还是社会养?一些地区已经把街道办事处改为社区了,前面陈启宗先生讲,房地产业虽然不可以叫高技术产业,但它是一个跨学科、跨门类,是依靠多年经验积累的一个行业。所以,我赞成他的看法。

    2012年08月09日 12:36
  • 每经网主持人
    主持人

    每经网主持人:  第四,对于中国企业的发展来说,可以看到美国的企业家发展得很大,但美国的企业家一开始是利用两个市场、两个资源来发展的。如果利用房地产的杠杆和政策不够的话,大家可以注意到人代会上温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,走出去已经成为中国政府必然选择的一条道路。我们是第二大经济体,有大量的外汇存储在外。美国市场这么大,但美国企业家起步的时候,基本上都是采取两个市场和两个资源综合利用的方式来做。我讲的“走出去”,不仅是指现在,走出去一定要说房地产业的话,它当然是可以延伸的。
      谢谢。

    2012年08月09日 12:42
  • 每经网主持人
    主持人

    每经网主持人:  杨玉林:我觉得作为开发商来讲,下一步要怎么做?我个人有一个想法,要听党的话,要积极主动地顺应国家政策的调整和调控。为什么这么讲呢?在某种意义上讲,中国的房地产是政治地产学,或者叫政策地产学。从地产产生的那一天开始,一直在调控。我个人感觉到,研究政策是专家的事,你过多的去揣摩的话,会很痛苦,成本也会很大,时间耗不起,也毫无必要。因为,我感觉下一步的政策调整在十八大以后,可能是多元化的、系统的、制度化的,肯定是这样一个趋势,这是必然趋势。中国政策出现、制度出现往往是以行政手段为先导的,开发商要有这种心理,没有先导的话,怎么会有新篇呢?
      另外,地产商要调整好心态,一个国家长期依靠房地产作为支柱产业,我觉得也不见得是非常科学的。那么,大环境的调整,比如结构性的调整,周期性的调整,肯定对我们是有影响的。
      再就是要听市场的话,包括市场的需求,要根据需求来定位市场的格局、布局等等。再就是要练好内功,企业是自生自灭的,没有人救我们,只有自己救自己,根据前面两个大势,只有把自己的内功练好,把产品做好,把服务做好,我们这个行业,我们的企业才能永不倒,否则下一轮有利机会出现的时候,我们就抓不住这个机会了,谢谢。

    2012年08月09日 12:42
  • 每经网主持人
    主持人

    每经网主持人:  陈润福:远洋是这么看这件事的,外围环境变化以后,客户需求会产生变化,要满足客户要求的话,可能从现在开始都是很晚的。因为,从前7个月我们的成交数据来看,改善性需求占比提高的幅度比较大,可能是需求端对政策、外围约束条件的适应也在逐渐地成熟。产品结构的调整去年就已经开始了,今年看市场的变化,应该说与预期没有什么两样,按步就班的推我们后续经过修改调整的产品和项目。从6、7月份的几次推盘来看,效果都不错,业绩也是不错的。所以,从市场的稳定性来讲,需要行业内所有的从业者去保持供应的相对稳定,才能有效地平稳市场。我想,这些方面是我们大家应该多做的一些事儿,谢谢。

    2012年08月09日 12:42
  • 每经网主持人
    主持人

    每经网主持人:  巴曙松:时间差不多了,正好两轮的讨论,第一轮是刘总总结,第二轮我来总结。这一轮听下来,基本上也有共识,大家踏踏实实练内功,做好准备。但是,我总体感觉是往低级的方面说,大家变得谦卑了,俗一点是大家变得焉儿了,听政策的话,听市场的话,自己把自己的活干好,练内功。但是,实际呢,也不能放弃自己的独立思考和批判。比如说,政策有时候讲得不是很清楚,要让房价回落到合理区间,多少是合理区间?朱会长,您认为多少是合理区间呢?我思考了两年,都不知道多少是合理区间。你说,你听政策的话,政策说得很模糊。你说听市场的话,市场也是变化多端的,现在市场说了什么话,你给我解读一下,我感觉很混杂,有的卖得很好,有的还在不断地回落。所以,我想现在基本上大家都不叫板了,谦卑了,是好事。但是,我也有另外一个担心,别把自己的独立思考、讨论、分析、判断的可贵精神给丢了,我就作这一点点评,谢谢各位。

    2012年08月09日 12:43
首页 « 上一页 ... 2 3 4 5 6 7 8 9 10 ... 下一页 » 末页